行走鄭州,讀懂最早中國。幾千年前,古人種下文明之火,中華文明的熊熊火炬在中原大地延續。如今,古老的建
行走鄭州,讀懂最早中國。
幾千年前,古人種下文明之火,中華文明的熊熊火炬在中原大地延續。如今,古老的建筑伴隨著城市的成長,在時間長河的映襯下,承載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特色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中原網將以“行走鄭州,讀懂最早中國”為題,在二十四節氣里,尋跡×手繪鄭州古建筑,品碧瓦朱檐間流露著的獨特韻味,尋隱藏在文化遺產里的智慧與美。
崢嶸歲月留痕
古長城旁鎮遠炮臺憶當年
從新密米村鎮茶庵村北的石坡口往北到滎陽崔廟鎮的王宗店村,是一條山巒重疊的狹谷地帶,在《山海經》里稱為蛇谷。這里有一道魏長城遺址,全長約5.8公里,墻基寬2.5米,最高處高2.5米。依山盤旋,青石壘砌,林巒秀異,氣勢巍峨,箭樓、烽火臺、營盤等防御設施完好。魏長城許多低矮的石料多被后人搬動建設防御性古寨古堡。
圖源:新密發布
五嶺寨生態文化旅游景區位于新密市232省道向北兩公里處,伏羲山的核心腹地,戰國時期魏長城位于其中。米村鎮鳳門口北約200米,有一座清朝的鎮遠炮臺,建在魏長城遺址上。方形,青石質地,鐵汁灌縫,高約10米,長、寬各5米,內分兩層,層層有炮眼,西墻有炮眼9個,東、南、北三墻各有炮眼10個。
鄭州市文物局,王羿 攝
“鎮遠”炮臺,保存較好,是鄭州地區保存僅有的一處炮臺,建于魏長城之上,代表著不同時期的特征,對中原地區的軍事建筑研究具有較高價值。
圖源:新密發布
魏河南長城從今原陽縣折向西南,經鄭州東達密縣境?,F在鄭州市經開區商都路與新107國道向南的青龍山,當地人又稱古山、古山崗,高150多米,其實不是真正的山,而是魏河南長城。經過2000多年的沙土堆積,日漸增高增大,長滿林木草藤,現今成了一處優美的山水風景。
小滿時節
傳統二十四節氣
每年5月20~22日,太陽位于黃經60°時是小滿節氣,小滿是進入夏季以后第二個節氣,也是升溫最快的一個節氣?!对铝钇呤蚣狻分杏?“四月中。小滿者,物至于此小得盈滿?!毙M時節,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稍得盈滿,但還未成熟,是農作物充滿希望的季節。
圖源:攝圖網
小滿/三候
一候苦菜秀
苦菜,多年生菊科,春夏開花,感火氣而苦味成,嫩時可食。小滿之日“苦菜秀”,是說這時的苦菜生長繁茂,可以食用了。
二候靡草死
靡草,按東漢鄭玄的解釋是薺、葶藶之類枝葉細的草,葶藶三月開小黃花,四月結子,因為是陰氣所生,到入夏畏于陽氣,受不了風吹雨淋,烈日暴曬,便枯死了。
三候麥秋至
雖然這時對我們來說是夏天,但對于即將成熟的麥子而言,已經是它們的秋天了。小滿之后,夏麥就可以收割了。
小滿/習俗
祭車神
這里的“車神”指的是古代農業生產中用的水車。傳說在古時候,人們把車神看作是一條白色的巨龍。每到小滿節氣,人們會在水車前放上魚肉、香燭等物品,進行祭拜。然后,端起一碗水潑入田中,一聲喊號下就踩動水車。清亮的水流好似一條小白龍,從河里塘里抽上來,朝每一塊田里奔去。
祭蠶神
小滿節氣時值初夏,蠶繭結成,正待采摘繅絲。栽桑養蠶是我國南方地區農村的傳統副業。古時,人們把蠶視作天物,祈求養蠶有個好收成,相傳蠶神在小滿這天誕生,因此,祭蠶神也是小滿習俗之一。
小滿會
至今,中原地區還保留著小滿日趕集的傳統,稱為“小滿會”。小滿當日或錯后一兩日的集市,熱鬧喧天,仿佛是莊稼人的“嘉年華”。
看麥梢黃
在北方關中地區,每年麥子快要成熟的時候,出嫁的女兒一家都要帶著禮物回娘家去探望,看看夏收的準備情況。麥收后,母親又去看望女兒,關心女兒家的收成和女兒的勞累情況。這就是農諺所說的:“麥梢黃,看親娘。卸了杠枷,娘看冤家?!?/p>
圖源:攝圖網
小滿/養生
小滿食苦菜
小滿節氣的飲食調養宜以清淡的素食為主,可以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??嗖?,如小小的野菊,正是一種具有清熱、涼血和解毒功能的應時蔬菜,它苦中帶澀,澀中帶甜,李時珍說久食能“安心益氣”。
夜短更要早點睡
夏天晝長夜短,如熬夜,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。另外,應注意加強對心臟的養護,保證充足睡眠,讓心情也保持“小滿長樂”的狀態。
多出汗也是養生
夏天適當地鍛煉,有利于體內汗液排出,幫助祛除體內濕氣,促進新陳代謝。
今日小滿,
心有小滿剛剛好,
小有所得即安然。
關鍵詞: